数智医药生产力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助力医药行业提质增效

论坛上,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周亚伟以《AI赋能医药创新:从新药研发到临床诊疗的变革与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AI正成为推动医药产业质变的核心生产力,尤其体现在新药研发端和临床诊疗端两大领域。
从技术应用延伸至产业投资视角,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对投资视角下的“AI+医药”进行解读。他认为,参考梅花创投过往的成功案例,如理想汽车和小牛电动等,深度聚焦垂直行业,并能够实现自我造血的科技企业最具备投资价值。梅花创投非常看好“AI+医药”赛道,并多次投资华康中健,相信随着更多智能体产品的应用落地,华康中健的“AI+医药”不仅有商业价值,更有社会价值。

在AI技术落地应用的具体实践层面,华康中健(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CEO曾良及团队聚焦医药全产业链,详细介绍了新品“灵药通”。曾良表示,医药行业对数字化的投入逐渐增加,经历了“套装软件—云服务—AI智能体”的演进路径,目前正在进入AI智能体时代,即通过AI智能体技术,实现数据高度集成和智能化,大幅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率,同时兼顾数据安全、实施成本以及迭代升级。华康中健灵药通智能体,已经通过自研行业模型、智能体技术、数据全链路集成等能力,实现在市场推广、药品流通及对医服务环节的高度智能化。
团队详细介绍并演示了重点功能,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华康中健AI智能体的技术优势,AI智能体会朝着商业生命体不断进化,并对未来智能体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谈到未来愿景,曾良透露,未来华康中健灵药通智能体,会向真实世界研究、生产制造、药物研发领域延伸,推动行业全链路智能化。曾良同时强调,该愿景的实现仅靠华康中健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建议包括监管机构、医药企业、其他科技和服务公司紧密合作,共创AI赋能医药行业的伟大愿景。

在主题为“医药生产力的AI进化论”的圆桌对话环节,多位嘉宾从临床、流通、研发、投资等维度,探讨AI落地核心痛点与生态构建路径。
作为医疗机构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院长杨克新说,医院亟须AI解决三大难题:临床端辅助诊断、患者管理、科研端病例数据导入。仁正医德董事长、首科医学交叉研究院院长李政建议,聚焦慢病管理与患者全生命周期数据整合,通过产学研联盟搭建“学术智能”向“生产力”转化的桥梁。
从医药企业实践角度出发,福元医药副总裁李永说,医药行业拥抱AI的核心动力是降本增效与开拓新业务曲线。湃隆生物CEO李铭曦分享了AI助力新药研发的实例。
在AI医药商业模型构建层面,华康中健首席运营官(COO)王韦清提出了差异化发展建议。他认为AI+医药商业化的关键在于“结果导向”,AI应用的切入点可能不同,但应用效果应当可以量化,切实帮助药企实现降本增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专家杨萌萌则从技术支撑角度,补充了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

论坛现场同步举行“灵药通智能体平台生态联盟”启动仪式。来自华康中健、九州通医疗、北京仁正医德、北京福元医药、上海湃隆生物、中国移动等单位代表上台共同启动联盟。联盟旨在以“灵枢为纽,生态为脉,让医疗价值流动起来”,推动跨领域资源整合与AI技术落地,助力医药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普惠化转型。

会后曾良及团队接受了专访,介绍了华康中健近些年在AI领域的思考与沉淀,除了紧密跟随AI技术发展,也要充分聚焦医药行业需求,用技术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曾良也以医学研究和市场推广为例,分别阐述了灵药通智能体作为智能专家助理,帮助药企工作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聚焦到高价值的工作中。
谈到华康中健智能体的技术壁垒,曾良及团队认为,AI在医药行业的成功应用,除了行业垂直模型的进化,更需要从业务需求本身出发,通过AI与人的融合协作,打造药企真正需要的智能助手。
曾良提到,AI+医药需要复合型的科技人才,华康中健一直致力于打造一直学习型的科技团队,例如组建了内部miniMBA课程等。最后,曾良从产业和资本角度对AI医药智能体的进行展望,并希望与更多行业伙伴进行合作,共同赋能药企智能化创新。
-
一些蜱虫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人类皮肤上的致命细菌
2022-02-01 -
君主毛毛虫互相斗争为稀缺的食物而战
2022-02-01 -
母老鼠的肠道微生物帮助丝网
2022-02-01 -
我们可以从医生的种族如何影响黑色新生儿的生存
2022-02-01 -
50年前,科学家们怀疑微生物繁荣
2022-02-01 -
这些古老的海底微生物在超过1亿年后醒来
2022-01-31 -
如果细菌乐队在一起,它们可以在太空中存活多年
2022-01-31 -
化石模仿可能比实际的化石更常见
2022-01-30 -
archaea微生物折叠,以极端的方式扭曲并扭曲他们的DNA
2022-01-29 -
海洋酸化可能使一些物种焕发更加亮
2022-01-28 -
50年前,科学家们为陆地布鲁龙龙而制定了案例
2022-01-27 -
A #blackbirdersweek Cofounder旨在放大黑色自然爱好者
2022-01-27 -
个性化的饮食可能是营养的未来。但科学并不是全部
2022-01-26 -
在它成为一个基因编辑工具之前,CRISPR有了一生
2022-01-26 -
辩论对早期生命的迹象激励决斗队去格陵兰岛 - 在一起
202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