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医学资料 >

成都锦江妇幼产科专家科普:引起孕期血栓的高危因素

时间:2021-06-07 11:32:27 来源:
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漏诊率高的特点,已经成为21世纪最亟待解决的十大心肺疾病之一,在孕期的妈妈们更容易发生血栓,小锦为你带来一组数据。
 

一、预防血栓的重要性

妊娠期及产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简称VTE)的发病率较非妊娠期大约高6倍。

在西方国家,VTE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10%左右。国外多项研究显示,妊娠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DVT)的发生率为0.05%~0.20%,国内研究数据显示为0.072%。妊娠合并DVT中大约1/3发生于产后,43%~60%肺栓塞也发生在产后。

 

二、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

① 妊娠期生理改变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20%~100%, 同时静脉血管扩张、张力降低, 使血流缓慢。同时产褥期妇女长时间卧床、活动少等原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② 妊娠期高凝状态

妊娠期血液凝集因子增加,纤维溶解活性降低,孕妇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形成。

③ 妊娠期静脉回流障碍

增大的子宫压迫髂静脉及下腔静脉,静脉回流障碍,血液瘀滞,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可导致血栓形成;左下肢静脉回流至下腔静脉途径迂回而延长,因此左下肢血栓较右侧为多。

④ 孕酮的作用

孕酮可致血管平滑肌松弛,血流缓慢,下肢静脉发生淤血,从而导致血栓形成。

⑤ 遗传缺陷

女性具有血栓性疾病的遗传缺陷更易发生高凝状态,可反复发生静脉血栓栓塞,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个人史或家族史也可提示血栓症的可能。

⑥ 其他高危因素

先兆子痫,先兆早产,出血,器械或手术助产,多产,高龄孕产妇(年龄>35岁)、肥胖、吸烟、多产、产后出血使用止血药及输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产期心肌病、过度增大的子宫(羊水过多、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尤其是急诊剖宫产)、长期制动,心功能不全及下肢静脉曲张等均为潜在的危险因素。

成都锦江妇幼产科专家指出,目前,孕产妇发生VTE被认为是一个多病因性疾病,可能是上述危险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孕妈妈们千万不要隐瞒病史,有隐患,我们一起防治。

 

三、血栓有什么表现

孕期经常会出现下肢浮肿和不适等症状,深静脉血栓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有的甚至没有什么症状,因此,要重视每次产检。

 

四、血栓,我们应该怎么防?

成都锦江妇幼产科老师表示:孕期我们会对每个孕妇进行血栓风险评估。

 

4个风险等级:

低危:0~1分

中危:2分

高危:3~4分

极高危:>5分

 

不同等级阶段采取不同措施:

产前风险得分 3 分从第 28 周开始;

◆ 产前风险得分 3 分从第 28 周开始;

◆ ≥ 4 分从评估开始低分子肝素(LMWH)标准预防。

◇ 产后风险得分(= 产前 + 产后得分)2 分 LMWH 标准预防直至出院;

◇ ≥ 3 分 LMWH 标准预防 7 天,若风险持续存在则更长。

 

五、使用低分子肝素安不安全

成都锦江妇幼产科老师提醒:分子量肝素药效好,副作用少,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妊娠期和产褥期DVT的首选药物,因其不通过胎盘和不分泌入乳汁,故孕产妇使用相对安全。

 

六、除了用药,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1.产后建议抬高患肢20~30度,特别是剖宫产术后。鼓励产妇早期进行双下肢被动或主动运动,麻醉消失后,在床上多活动,多翻身。拔除导尿管后,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可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复旧,排出恶露,防止血栓形成;如因合并症不宜下地活动者(心脏病等),应勤翻身并按摩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2.分娩后,鼓励产妇多饮水,多吃蔬菜、 水果及清淡、低脂易消化的汤类饮食,既可保持大便通畅,又可促进乳汁分泌,稀释血液,预防血液黏稠。

3.有获得性易栓症引起的DVT病史的孕妇,如果产前无复发风险,可予密切关注,不需预防性药物抗凝。对于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孕妇, 不论有无发病史, 推荐妊娠期及产褥期全程采用预防性抗凝治疗。

小锦温馨提示 

所以,饮食清淡、多运动,小小的血栓才不会肆意妄为,准妈妈们快动起来吧!为了自己和宝宝的健康,无论是步行、瑜伽、还是游泳,适量运动即可~特别是保胎的妈妈们要多听取医生的建议!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